股价业绩双降又遇大股东“爽约” 妙可蓝多不太妙 全球热议
2023年的夏天悄然到来,但对于国内的“奶酪一哥”妙可蓝多(600882)来说,无论是从业绩,还是二级市场的表现,或是消息面来看,其似乎都感受到微微寒意。
【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妙可蓝多营利双降,公司股价自2023年开年后也一路向下,年内跌幅已达31%,最新收盘价也低于大股东蒙牛当初的定增价格。与此同时,蒙牛的不断“爽约”,引发市场猜测妙可蓝多或已“失宠”。
现象与谜团交织下,位于企业发展十字路口的妙可蓝多急需证明自己。
蒙牛接连“爽约”:同业竞争承诺延期
种种迹象显示,妙可蓝多和其控股股东蒙牛的关系眼下似乎有些微妙。
2023年6月1日,距离妙可蓝多和蒙牛约定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期限仅剩一个多月时间,后者突然“爽约”,要将该期限延长一年。
根据双方此前的约定,蒙牛通过定增入主妙可蓝多后,需在5年或更短时间内,综合运用资产重组、业务调整、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奶酪、液态奶等业务的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彼时,蒙牛曾承诺,将于入主后2年内将旗下奶酪及相关原材料(黄油、植物油脂、奶油及奶油芝士)贸易在内的奶酪业务注入妙可蓝多;作为交换条件,妙可蓝多需于定增完成后的3年内通过资产处置等方式退出液态奶业务。
对于此番“爽约”的原因,蒙牛解释,系其部分奶酪资产之前存在境外股东,股权刚刚完成境外交割,目前公司的内部重组及团队整合仍未完成,尚未达到可注入条件。
一边,蒙牛迟迟未将奶酪资产剥离;另一边,妙可蓝多却在加快去液态奶业务的动作步伐,令主业更聚焦。2022年,妙可蓝多的液态奶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8.86%,占总营收比重已经由2021年时的9.62%降至7.24%。
蒙牛的“爽约”不止于此。妙可蓝多同日披露的另一份公告显示,其拟以6.01亿元从蒙牛手中购得吉林省广泽乳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科技”)42.88%股权。交易完成后,吉林科技将成为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资料显示,吉林科技旗下拥有妙可蓝多重要的奶酪产品生产运营主体。
2020年,蒙牛通过增资扩股取得了吉林科技42.88%股权。彼时,其与妙可蓝多约定,有权要求妙可蓝多通过发行股票、可转股债券或其他证券的方式,将蒙牛所持吉林科技的全部股权转为妙可蓝多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股权上翻)。
当时,或许是为了避嫌“明股实债”,尽管协议中约定了回购条款(回购年化利率为12%),但蒙牛很快就豁免了妙可蓝多及吉林科技的回购义务。不过,现在看来,蒙牛最终还是“食言”了。
业绩下滑六成:股价“腰斩”
蒙牛的种种举动,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其或将减少对妙可蓝多扶持力度的猜测。当初,无论是当事双方,还是外界看来,蒙牛牵手妙可蓝多旨在实现双赢。
“蒙牛和妙可蓝多的牵手,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前者为后者提供品牌背书,同时帮助后者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并通过自身渠道助力后者业务发展。”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牵手中受益的不仅是妙可蓝多,“蒙牛也借此补齐了奶酪的‘短板’,令相关业务获得较大的业绩增量。”
时间回到2020年,蒙牛先是斥资2.87亿元获得妙可蓝多5%的股份,接着又通过前述增资吉林科技的机会,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了妙可蓝多5%的股份。随后的2021年,蒙牛宣布全部认购妙可蓝多的定增股份,并借此坐上了后者大股东的位置。
牵手成功后,妙可蓝多在国内奶酪行业的地位日渐稳固。根据凯度数据公司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妙可蓝多旗下奶酪产品国内市占率超35%,奶酪棒产品国内市占率超40%,继2021年从“百吉福”手中夺下第一宝座后,将优势继续扩大。
但在二级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2022年首个交易日至今,妙可蓝多的股价已经“腰斩”。而其跌势早在2021年5月便开始显现。彼时,经历了股价两年翻7倍的妙可蓝多摸至市值巅峰后,转身进入股价下降通道,至今跌幅已近75%。
失宠于投资者背后,是妙可蓝多业绩正在承压。2022年,妙可蓝多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32%。公司解释系受“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到了2023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业绩加速下坠:报告期内,其营收同比下滑20.47%;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降67.08%。
在2023年一季报中,有一个数据变动情况值得关注:妙可蓝多营收出现下滑的同时,销售费用也降至2021年同期水平,约为2.48亿元,销售费用规模回到了两年前。
妙可蓝多曾在2022年8月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未来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在广告投入和市场费用上投入的量还会持续增加。
奶酪江湖“危”与“机”
顺着观察到的2023年一季报财务数据的变动,《》记者又注意到另一现象:回看妙可蓝多的成长历程,其营收与销售费用的增减幅几乎是“同频共振”。还是以一季报数据为例,2018年至2022年,妙可蓝多的营收随着销售费用的走高而逐步上台阶:营收分别为1.89亿元、2.98亿元、3.95亿元、9.51亿元、12.86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0.35亿元、0.42亿元、0.98亿元、2.47亿元、3.19亿元。
对此,记者致电妙可蓝多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减少销售费用是基于公司计划高效地使用该笔支出。”而对于缩减销售费用将成为长期策略还是一时之措,对方称:“以后续公告披露为准。”
“加码营销推广对于奶酪企业有积极意义:一是向消费者传递健康理念,二是打造消费者心智,三是变相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在宋亮看来,尤其是第三点意义,会令“部分企业因无法承担相关费用的投入,而放弃进入奶酪市场”。同时,其认为,妙可蓝多降低销售费用或是出于“精准营销以及利润最大化的考虑”。
妙可蓝多是短暂“重置”公司营销策略,还是长期而为有待后续观察。但这一现象背后,是奶酪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竞争正逐渐白热化。“中国奶酪行业近两年确实有增长放缓的迹象,主要是儿童再制奶酪(奶酪棒)业务出现阶段性放缓。”但其也强调,国内奶酪行业未来仍会保持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从烘焙餐食角度来考虑,中国奶酪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奶酪的消费量能达到30万吨至40万吨(目前约为25万吨)水平。”
头豹研究院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奶酪棒市场规模目前约为134.7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11.2亿元。但其也指出,该市场36%的年复合增长率(2018年至2022年)这一高增状态未来恐难持续。数据显示,奶酪棒市场2023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速或放缓至23.3%。
此前,正是凭借奶酪棒业务的快速增长,妙可蓝多一路“狂飙”。如今,奶酪市场即将进入稳步增长状态,而环顾四周,想与妙可蓝多共分这杯羹的企业却“虎视眈眈”。其中,既有伊利这样的乳企巨头,还有“妙飞”“奶酪博士”等初创品牌纷纷加速跑马圈地。
奶酪行业的壁垒目前还不够高。华安证券(600909)研报指出,国内奶酪市场目前存在产品同质化、生产技术门槛较低、依赖代工厂等问题。早年,妙可蓝多也是以后来者的姿态,从国外巨头“百吉福”手中夺走了“市占率第一”。而在我国乳业发展史中,不乏后来者居上的案例,比如伊利旗下的“安慕希”超越该品类首创者光明乳业(600597)的“莫斯利安”。
企业要如何从增速放缓的奶酪行业中突围,宋亮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大力推进常温奶酪棒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实现对三四线城市的铺货;三是发展成人再制奶酪业务;四是在奶酪棒的基础上,以奶酪为原料做儿童零食产品品类创新。
如今,对于背靠蒙牛这棵大树的妙可蓝多而言,如何守住国内“奶酪一哥”的位置、如何调配蒙牛与自身资源优势等问题,其作答值得期待。记者 陈陟 实习生 李漫鸿